《周易》第三十二卦,《恒》 ䷟。
恒,极也。恒和极字在古文中多互用,如“易有太极”在帛书本写作“易有大恒”。
极的本意是栋,是屋子正中的梁,《说文》就说:
极,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
在《大过》中,“栋”这个譬喻已经反复出现,“桴谓之栋”,栋是中孚之德的象征。栋梁居全屋正中,正如“孚”居五行之德正中,又如第三十二卦的《恒》正好位于《周易》全书六十四卦的正中。
所以,《恒》卦的主题,就是要像栋梁支撑屋宇一样,恒久不易地坚持中孚之德。
《恒》的彖辞说:
亨,无咎,利贞,利有攸往。
本句全是吉利话,只因一个“贞”字。
贞,定也,精定不动惑也。能够守静入定,当然无往不利,诸事亨通无咎,故曰“亨,无咎,利贞,利有攸往”。
传承上万年黄老道教思想的经典《道德经》也说:
“至虚,恒也,守中,笃也”。
本句在通行本中写作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再次印证了“恒”和“极”本来换用,而且就是致虚守中,贞定不动之意。
《恒》卦初六爻辞说:
浚恒,贞凶;无攸利。
“浚”,敬也。《方言》和《广雅.释诂》皆曰:“浚,敬也”。敬慎有孚,谓之“浚恒”。
“贞凶”,正恶也。贞,正也,凶,恶也。知止有定,然后可以止于至善,故曰“贞凶”。
“无攸利”,贞则有利,不贞则“无攸利”也。作者省略了“不浚恒”的前提条件。
《恒》卦九二爻辞说:
悔亡。
“悔亡”,不恒则凶也。悔,改也。反悔无常之人必将败亡(wáng),故曰“悔亡”。
反之,如果守中有恒,自然无悔无憾,故曰“悔亡(wú)”。
作者一语双关,绝妙。
《恒》卦九三爻辞说:
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,贞吝。
不恒,丧失中孚之德。诗云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”,罔极,就是不恒,就是二三其德,不能专一守中,必然“或承之羞”。羞,丑也,可恶也。
“贞吝”,要纠正这种令人寸步难行的不恒恶行。贞,正也。吝,遴也,难行之意。不恒其德,其行必遴。作者说理,光明正大。
《恒》卦九四爻辞说:
田无禽。
不中不正,田猎无禽。反之,中孚贞正,田猎有获。
田猎捕获野兽,譬喻的是降伏此心。
《黄帝阴符经》曰:
“禽之制在炁”。
至虚守中,自有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,禽制此心贞定不动,故曰“田有禽”,非常形象的譬喻。
《恒》卦六五爻辞说:
恒其德,贞,妇人吉,夫子凶。
“恒其德”,守中有孚也。
“贞”,定也。至虚守中,执一不失也。《系辞》就说:
“天下之动,贞夫一者也”。
执一不失,就是“贞夫一”,《道德经》也说:
“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”“妇人吉,夫子凶”,是以妇人和夫子譬喻阴阳,阴气柔顺安静,阳气刚健躁动,所以“妇人吉”是说此心应当安静柔顺如妇人,止于至善,“夫子凶”则是说躁动不安会导致心中不定,结果自然就是凶的。
《道德经》云:
“静胜躁,寒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”
清静以为天下正,得一以为天下贞,《道德经》的这两句话,就是本句爻辞的最好注解。
《恒》卦上六爻辞说:
振恒,凶。
“振恒”,动摇中孚之德也。振,动也。《恒》䷟的上卦震为动,故曰“振”,作者观象系辞绝妙。
中孚之德如同栋梁居中,不可动摇,一旦振动,结局自然是“凶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